评刘强东事件:我们的本能和常识也许都过时了
第三个坎,评刘企业级服务确实还是一个大资本投入的市场,不是说几百万几千万就能搞定的。
一种是渠道,强东第二种是媒体品牌,第三种是自媒体。传统媒体人包括我自己过去也一样,事件高估了自己过去的优势、背景,产品化的能力不够,并不能把这些人和事连接在一起,从而变成产品。
对于类36氪的,本都过你就要在这个行业成为一个品牌,然后才可以往其他方向做,否则随时可能被人打掉。对于媒体来说,常识如果是渠道型媒体,天花板就是用户量和在线市场,比如今日头条的天花板是中国用户人数及其每天用多长时间。而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也许它就会有很多可能。
主要提供的是服务,评刘比如说给基金提供服务,然后基金分仓获得收入。如果它仅仅是内容的堆叠,强东而没有塑造品牌,大概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广告变现相对好一点,事件可能跟获取用户的逻辑很像,但是进入到付费的角度以后,其实很多地方完全不一样了。
“当渠道溢价和流量红利消失的时候,本都过只有通过产品、用户跟商户连接,才会寻找出新的商业模式。不过,常识百度这次可不是单纯来刷存在感的,而是带着赤裸裸的目的来的,这得从百度新推的站长平台VIP俱乐部说起,先上图吧。
不过,也许这其实是个很搞笑的事情。按理说,评刘百度不应该这么干,评刘一边想在自媒体时代尽快赶上来,一边又对着一部分“实力不行”的自媒体开刀,其实应该学学那几个自媒体平台啊,别管什么好坏,先把自媒体人圈起来再说。
悲剧的是,强东百度还是不受新媒体人待见,只能眼看着今日头条、UC订阅号等新媒体平台呼啸前进,差距愈来愈大,流量越分越散。换个问法,事件新媒体时代,事件什么最重要?流量吗?粉丝吗?分发平台吗?内容生产能力吗?这些似乎都很重要,但要说最重要的——我认为其实是注意力,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太冗余太碎片了,对注意力的争夺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本溪市)
-
比如和力辰光(836201.OC),2014年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3718.94万元,到了2015年达到9455.40万元,根据最新的2016年中报财务数据,和力辰光还在高速增长。...[详细]
-
第一个硬性门槛,就是达到“连续三年盈利”——大部分公司对这个门槛无法僭越。...[详细]
-
高中就在北京上学的amikun来中国的理由特别简单:喜欢李小龙,想学他的母语。...[详细]
-
在决定撰文前,我纠结了很久。...[详细]
-
想让创意和灵感随叫随到,这对很多运营人来说很难,但是通过多看多观察,及时留心身边的好创意并随时收藏。...[详细]
-
所以,在这里有两个感谢:一是感谢我们所有的CEO们。...[详细]
-
因此,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种“工业精神”,朝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向未来。...[详细]
-
基本内容SEO问题 如果你近期没有进行过内容审计或者更新网站的SEO,那么你就需要花时间去搜索旧版本的分析包然后检测他们是如何建立的。...[详细]
-
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裁员潮。...[详细]
-
产品见证中,一位肝癌患者服用“极藻5s”仅仅7天,癌细胞就不见了。...[详细]